中美贸易战出现缓和迹象之后,赖清德第一次公开表态,内容确实有些出人意料,也让方面之前的某些说法显得相当尴尬。
他这番话里头,又是替特朗普辩解,又是对美国表决心,和之前那种得意洋洋的态度比起来,简直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。
赖清德在接受访问的时候,谈到中美双方都表示不想“经济脱钩”,并且大幅度降低了双边关税这件事。
他说,这是为了加强美国的财政连续性,还说这是为了减轻美国人民的税务负担。
这些说法,尤其是把加征一定的关税和全球和平联系起来,听起来确实有些特别,和大家通常的理解不太一样。
这番为特朗普政策的辩解之后,赖清德又进一步表达了台岛对华盛顿方面的态度。
他明确表示,台岛方面不会选择与华盛顿对抗,相反,他们会寻求通过谈判的方式来降低关税。
同时,他提到会致力于削减贸易壁垒,他还特别强调,会打击所谓的“洗产地”行为。
从这一系列的表态能够准确的看出,即使在中美贸易摩擦出现转圜的背景下,赖清德当局还是把与美国的关系放在了非常优先的位置。
可如果我们回头看看中美贸易摩擦的实际发展过程,以及最终的结果,就会发现赖清德的这番表态,与现实之间有着一些值得玩味的地方。
要知道,这场贸易摩擦最终能获得缓解,是美国方面主动提出希望与中方进行谈判。
中国大陆在这次贸易摩擦中,不仅维护了自身的经济利益,也在国际上展现了坚持原则、不轻易退让的立场。
这样的结果,和赖清德所描述的特朗普关税政策的“伟大目标”,似乎有些出入。
特别是考虑到,贸易摩擦本身就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不确定性,将其直接与“促进全球和平”挂钩,确实让人感到有些难以理解。
如果我们把时间再往前推一点,回顾一下今年中美贸易摩擦刚开始的时候,当局的态度,那对比就更加鲜明了。
卓荣泰当时说,台岛是站在世界这一边,而不是站在中国大陆145%关税那一边。
反而是美国方面感受到了压力,主动寻求与中国大陆进行谈判,以缓和紧张的贸易关系。
这个结局,能够说是对当局之前那种得意洋洋、嘲讽大陆的态度,一个非常直接的回应。
之前卓荣泰那番“站在世界一边”的言论,现在听起来,是不是感觉有点不是滋味?
他似乎绝对没看到中国大陆,在这场贸易摩擦中所展现出的实力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。
他依然选择无条件地向美国示好,甚至不惜编造出一些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理由,比如特朗普加征一定的关税是为了“世界和平”。
这种做法,不禁让人要问,难道赖清德当局真的认为,只要紧紧抱住美国的大腿,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?
我们可以设想一下,如果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真正得到缓解,并且持续向好发展。
那么,美国在处理与台岛的经贸问题时,还会像以前那样,给予台岛特殊的照顾吗?
一旦中美之间的主要矛盾得到缓解,美国完全有可能回过头来,用更加严苛的标准来审视与台岛的贸易关系。
到那个时候,台岛所面临的关税压力,以及其他贸易壁垒,恐怕不但不会减少,反而有一定的概率会增加。
赖清德现在这种卑躬屈膝的姿态,声称要扩大对美投资、削减贸易壁垒,难道真的能换来美国平等的对待和长期的保障吗?
赖清德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表态,其深层的原因,恐怕还是为了争取美国对其“”立场的支持。
他似乎是想通过在经贸利益上对美国做出巨大的让步,甚至不惜牺牲整个台岛的经济利益,来换取美国在政治和军事上对其分离主义倾向的默许或支持。
把台岛的经济命脉和发展前途,拱手送给美国,以此来换取虚无缥缈的政治承诺,这难道就是当局为台岛民众规划的未来吗?
历史和现实都已经多次证明,依靠外部势力来实现所谓的“独立”,最终只会给自身带来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。
对于台岛而言,真正能够保障其长远发展和民众福祉的道路,或许还是该回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。
只有两岸同胞携手合作,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,台岛的未来才能更加光明,台岛民众的利益才能得到最根本的保障。
赖清德当局现在的做法,究竟要把台岛引向何方,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所有关心台海和平稳定的人们,认真思考的问题。